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校党外人士密切关注此次盛会,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并热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全会精神,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改革发展所需,围绕中心大局建言献策,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革黑大支部副主委、文学院教授黄彩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在专业领域继续深入钻研,为国家科研自主可控贡献智慧,同时将继续发挥领域专长,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厚植中华文化根基,立足文化赋能、科技赋能,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新画卷中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民革黑大支部支委、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王晓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的六个坚持和七个聚焦,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将深刻认识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学理论与科技创新应用的有机结合,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民革党员、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黎平:全会着重指出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力指引。我将进一步在教学工作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同时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具体履职实际结合起来,在加强自身建设、履职尽责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
省政协委员、民盟黑大委员会主委、俄语学院副院长祖雪晴: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民盟盟员,我深刻体会到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对于教育领域的指导意义。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民盟黑大委员会副主委、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谢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的研究方向将进一步将专业所长和社会所需相融合,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民盟黑大委员会支委、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欣立:作为管理学教师,对公报中强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认真梳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和内在逻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主动策划新的教学模块、研发教学新专题,及时对标更新已有相关专题课程,创新教学形式,讲好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努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魏影: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地方性高等院校未来工作开展,必须始终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决定》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找准定位,精准服务。在挖掘黑龙江地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黑龙江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研究力度,推动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南岗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多英:中国这艘巨轮在朝着确定方向稳稳前行,它带给世界的是机遇、是信心、是共赢。作为高校教师,也是科技工作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将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黑大委员会主委、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祝洪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中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公报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举措务实可行,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对未来五年重大改革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进行了全面行动部署。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岗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黑大委员会副主委、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同时也是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我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以及中国动力,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未来我将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为龙江全面振兴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力量。
省知联会副会长、无党派人士、文学院教授刘东影: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目前,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环境正在经历叙事格局和传播场景的转变,世界各国对人文交流抱以更多期待,这就更需要加快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作为一名从事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力争为提高国际传播培养更多新时代的新文科人才。在世界格局深度转型、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背景下,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需要坚持大历史观的叙事视角,通过议题设置、多元主体联动、数字化驱动的方式,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实践,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无党派人士、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田春贵:新材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材料科学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学科基础。作为从事材料学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在科技攻关一线锻炼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同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创新型研究,攻关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更好地在新材料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松北区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法学院副教授姜述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法学院教师,我深感荣幸能在这个时代,见证并参与到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学习、宣传和贯彻好全会精神,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